首頁
新聞中心
電視節(jié)目
微視頻
融媒直播
融媒大喇叭
高新技術產業(yè)區(qū)
空港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
新時代文明實踐
延吉攝影
延吉概況 延吉新聞 社會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報導 街區(qū)新聞 周邊縣市 旅游指南 教育資訊 圖片新聞 記者文集 機關黨建 活力河南 關工委 向陽幼兒園
您當前的位置:延吉新聞網 [YanJiNews.com] > 新聞中心 > 社會民生 > 正文

志愿不分民族,奉獻不分先后

朝漢老姐妹攜手并肩同唱愛的奉獻

2018-04-08  標簽:先后 民族  來源:延邊新聞網
徐大東/圖

  4月2日7時許,60多歲的延吉市志愿者徐淑子和張桂芬老姐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。她倆經營的“救助特困兒童愛心服務站”籌集善款;分揀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,送給需要的人;外出收集老兵照片,為建設展覽館做準備……兩年多來,她倆朝漢搭檔,不辭辛苦、不在意年事已高,攜手并肩在志愿服務的路上奉獻愛心,傳遞溫暖。

  朝漢牽手,志愿不分民族

  她倆同歲,都是1952年生人,又都是黨員,退休前是同一個單位的同事,退休后卻天各一方。直到2015年7月的一天,她們再度重逢,然后再也沒有分開。

  “你是腦袋被門擠了還是進水了?”那天,面對面聽徐淑子講述這些年為尋找老兵、幫助貧困兒童而付出的辛苦,出國勞務回來的張桂芬有些不可思議。

  在張桂芬的記憶中,徐淑子在單位時就是樣樣都做得好,被同事們稱為“徐馬列”。而今,她還是繼續(xù)做著有意義的事。自那以后,張桂芬經常到徐淑子在永樂市場經營的“救助特困兒童愛心服務站”幫忙,一來二去就“上癮”了。倆人每天起早貪黑進貨賣貨,把經營的利潤捐給貧困兒童;繼續(xù)尋找老革命軍人,廣泛征集老兵線索,讓他們重新獲得社會的禮遇;每逢清明、八一等節(jié)日,她們還會組織老兵參加愛國主義宣講或慶?;顒?。

  “我們比市長還忙。”張桂芬打趣地說,除了春節(jié)休到初三,她倆全年無假日。賣貨、送貨,25公斤大米有人買就扛上樓送上門,張桂芬為這還曾胳膊扭傷好幾個月沒好利索;有人打電話說要捐衣服,延吉市內不論在哪,她倆都騎上自行車上門去取。為了出行方便,張桂芬自掏腰包花2萬元錢買了一臺面包車,自己不會開,就找其他志愿者“代駕”;為了儲存捐贈的衣物,張桂芬還騰出自家的兩個倉庫。在她們的影響和感召下,更多的人加入到她們的行列。每天,都有好心人上門捐贈衣物,她們分別送給貧困老兵和兒童,以及義賣或交給社區(qū)愛心站,捐給需要的人;還有好心人捐贈大米和飲料,她們也都義賣后捐出善款。

  她倆忙得不亦樂乎,配合得有條不紊,感覺誰也離不開誰??吹綇埞鸱腋傻迷絹碓狡饎?,徐淑子調侃地說:“你腦袋比我‘擠’得還厲害。”說完,倆人哈哈大笑。共同的信仰把她們牢牢地吸引在一起,她倆的“救助特困兒童愛心服務站”就像是一間愛的小屋,在狹窄的胡同里傳遞著愛與溫暖。

  濟貧助困,奉獻不分老幼

  尋找老革命軍人是徐淑子堅持多年的志愿行動。每找到一位老兵,她除了收集資料存檔,還要幫助老兵解決生活上的難題。自從張桂芬“入伙”后,她的力量更強大了,信念也更加堅定了。

  龍井籍老兵韓道俊的兩個兒子均因患癌病逝,他靠退休金和妻子四處租房生活。2016年,徐淑子和張桂芬找到他時,他的妻子已經癱瘓在床。“我們天天上門去侍候。”自那以后,徐淑子和張桂芬成了這對夫妻的義務保姆,張桂芬做魚、做醬湯送上門;徐淑子跑龍井、延吉,給他們申辦補助;韓道俊的妻子病重,她倆幫忙送醫(yī)院搶救,需要注射白蛋白,她倆湊錢買。經過積極努力,韓道俊的妻子終于享受了低保金待遇。后來,其妻子去世后,她倆又四處求助,將他送入了光榮院。張桂芬還特意花了1000多元錢給他買了慰問品。“現(xiàn)在他生活得可好了。”提起韓道俊的現(xiàn)狀,她倆非常欣慰。

  此外,她倆還了解到老兵們的一個心愿。“我們不缺吃不缺穿,但是逢年過節(jié)心寒。”一位老兵說。原來,有很多從外縣市到延吉投奔兒女的老兵,由于戶籍所在地的社區(qū)不能上門慰問、本地社區(qū)又不知情,老兵們逢年過節(jié)無人探望,感覺被遺忘。“這樣的情況我應該去反映,不管戶籍關系在哪,人家革命的時候不是為了和龍去的,不是為了汪清去的,而是為了全國去的。不管到哪,他們都應該是我們身邊的英雄,我們都應該去給予關懷和照顧。”徐淑子和張桂芬走上了為老兵尋找溫暖的求助之路。“不管他們立沒立功,我們都要給他們一份溫暖。”她倆向老兵暫住街道或社區(qū)轉達老兵們的心愿。經過長期努力,她倆的行動得到社會認可,老兵們得以重溫黨和政府的溫暖。

  烈士的遺屬也是她倆援助的對象。文河社區(qū)居民黃善玉是烈士的遺孤,膝蓋手術需要輸血找她幫忙。“我自己輸不了血,但我可以找人幫忙。”經過她倆協(xié)調,老人最終得以順利手術。

  多年來,為了尋找老兵,她倆走遍全市54所學校、10多個部隊和60多個社區(qū),目前已經總計找到204位老兵;制作的愛國主義教育宣傳展板受益人數(shù)已達10多萬人。平均每年,她倆能捐愛心款2萬元。為了心中這份神圣的事業(yè),她倆遭過白眼受過嘲諷,但當看到那么多老兵老有所養(yǎng)、那么多貧困兒童改善了生活,她倆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
微信 掃一掃 關注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被本網協(xié)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