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教師吳景福的剪書人生
    他是一位退休老教師,一個平凡的老人;他愛好剪紙,擅長剪字;他用10年時間獨創(chuàng)吳氏剪書體;他用三年剪完新華字典8678個標準漢字(多音字不重剪);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和微軟(中國)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向他發(fā)出合作邀請。這位老教師叫吳景福,今年72歲,退休于汪清縣天橋嶺中學?,F(xiàn)住延吉市新興街道民昌社區(qū)。
  • 他是一位退休老教師,一個平凡的老人;他愛好剪紙,擅長剪字;他用10年時間獨創(chuàng)吳氏剪書體;他用三年剪完新華字典8678個標準漢字(多音字不重剪);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和微軟(中國)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向他發(fā)出合作邀請。這位老教師叫吳景福,今年72歲,退休于汪清縣天橋嶺中學?,F(xiàn)住延吉市新興街道民昌社區(qū)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受家庭影響,吳景福從小就非常喜歡書法,并一直刻苦練習。1963年,吳景福從吉林德惠師范學校畢業(yè),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后,他從寫教案、課堂板書到刻鋼板、出板報;從在校內(nèi)寫標語到去校外寫各類宣傳口號,這都為他練習書法提供了機會。1996年秋,吳景福的母親病重,臥床不起,為了照顧母親,吳景春就天天守候在母親床頭??臻e時,他就拿起身邊的剪刀和廢舊紙剪一些花魚鳥蟲、人物和文字,然后裝貼成冊。李軍廣  攝
  • 2002年春天,母親去世后,82歲高齡的父親又成了吳景?!爸攸c照顧對象”。和照顧母親時一樣,對父親是形影不離,但只要有時間,吳景福就會拿起剪刀和紙,剪剪貼貼。一天,吳景福見父親睡著了,便拿起剪刀為父親剪“福、壽”字,剪著剪著,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:所有的漢字能否都用剪刀剪出來。于是,他便開始重點剪起漢字來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從剛開始的剪、拼、貼,到后來僅用一把剪刀就能剪出漢字,通過想(想字的結(jié)構)、折(按結(jié)構將方塊紙折出相應的線)、剪(用剪刀剪去漢字以外的部分)、貼(貼在襯紙上),吳景福邊剪,邊思考,邊總結(jié),找偏旁部首的共同點,找字與字的不同處,有時候一個字要剪十幾次,甚至幾十次,還不能最后確定它的形狀。李軍廣  攝
  • “方紙剪字,剪書相融,字成一體,字字方正;筆畫變形,架構調(diào)整,偏旁部首,統(tǒng)一固定……”經(jīng)過長達七年時間的摸索、研究,一個字一個字地剪,一個字一個字地分析,吳景福終于總結(jié)出了一整套的剪字技巧和心得,并獨成一體。其剪字特征為:方正、端莊、敦厚、飽滿、整齊、和諧、獨特、美觀。金鑫  攝
  • “方紙剪字,剪書相融,字成一體,字字方正;筆畫變形,架構調(diào)整,偏旁部首,統(tǒng)一固定……”經(jīng)過長達七年時間的摸索、研究,一個字一個字地剪,一個字一個字地分析,吳景福終于總結(jié)出了一整套的剪字技巧和心得,并獨成一體。其剪字特征為:方正、端莊、敦厚、飽滿、整齊、和諧、獨特、美觀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吳老師把最難剪的字集在一起。金鑫  攝
  • 吳景福的剪字首先引起了女兒的注意,她見父親的字在網(wǎng)上的一些字體庫里根本找不到,便掃描了幾個父親的剪字,于2010年3月初傳到了網(wǎng)上,很快便得到網(wǎng)友熱議,并引起了一些軟件公司的極大關注。女兒剛把字傳到網(wǎng)上,第二天,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字模事業(yè)部客戶經(jīng)理王海朝就給吳景福打來電話,表示方正公司想買他的字。李軍廣  攝
  • 隨后,方正公司用傳真給吳景福傳了一份類似合同的文本:您的字稿方正老師看過,效果很不錯,風格獨特,由于國家標準6763個漢字中部分漢字的筆畫比較多,不知是否可以完成,如果可以,方正建議合作。合作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吳景福將字稿版權轉(zhuǎn)讓給方正,方正制作開發(fā)字庫,字庫名稱可叫“方正字跡——吳體字”。字庫完成后,5年內(nèi)字庫銷售的20%給作者,且作者本人擁有該字庫的使用權,自己可出書,或在網(wǎng)站上使用。另外一種是,如果版權自己要,國家標準6763個漢字價格為X萬元。李軍廣  攝
  • 2010年3月末,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將6763個國家標準漢字傳給了吳景福,希望盡快完成字稿。李軍廣  攝
  • 2010年4月26日,吳景福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吉林省版權局,在認真審查了他的作品、了解了他的情況后,省版權局當天就給吳景福出具了作品登記證,他的作品也第一次有了正式名稱:吳氏剪書體。在辦版權證期間,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又幾次與吳景福電話聯(lián)系,詢問剪字進展。同時,微軟(中國)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也向吳景福發(fā)來有關合作的信函。李軍廣  攝
  • 2010年5月8日開始,吳景福將6763個標準漢字從易到難排列,依次剪字,整整八個月的時間,除必要的應酬外,就沒走出過家門,除了吃飯、方便、睡覺外,其余時間全在剪字。當剪到剩最后十幾個字時,已是2011年1月10日深夜,本想第二天再剪,可躺下后,吳景福怎么也睡不著,就又起身繼續(xù)剪了下去,當最后一個字剪完時,已是第二天上午。隨后,吳景福又利用兩個月的時間,對整套字進行了修剪,對自己認為不規(guī)范、不滿意的字又進行重剪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字剪好了,還需要掃描、輸入電腦、再修整,建字庫。已是69歲的吳景福雖是教師出身,但從沒有接觸過電腦,更別說使用了。最初吳景福想到了街頭的“打字復印部”,可到那里一問,修一小時得花30元,而且還必須他本人在旁邊指導修整,6763個字修完需要花費好幾萬元。于是,吳景福決定自己學電腦,自己整理。為此,吳景福專門買了電腦、掃描儀,在女兒的幫助下,吳景福很快便學會了使用掃描儀和電腦。通過掃描、電腦修整、編號歸類,目前吳景福已經(jīng)建成了吳氏剪書體漢字的字庫。李軍廣  攝
  • 一本1985年出版的美術字與圖案畫冊是他的最愛。李軍廣  攝
  • 簡單的操作臺。李軍廣  攝
  • 一張標準大紅紙剪裁成256個6.6×4.8方塊紙。金鑫  攝
  • 根據(jù)所要剪字結(jié)構對小方塊紙進行折疊。金鑫  攝
  • 專注的眼神。金鑫  攝
  • 專心剪裁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展開修飾。李軍廣  攝
  • 遠觀效果。李軍廣  攝
  • 看效果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吳老師為本網(wǎng)剪的字。李軍廣  攝
  • 用放大鏡看剪的效果。李軍廣  攝
  • 用放大鏡檢查效果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剪字用的剪刀(左)明顯磨掉很多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吳老師的百寶箱。李軍廣  攝
  • 細心照顧生病的妻子。李軍廣  攝
  • 音樂是吳老師的另一個愛好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彈電子琴。李軍廣  攝
  • 拉二胡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彈三弦。李軍廣  攝
  • 吳景福膝下有四個子女,但都對剪字沒有太大興趣。而他的幾個有美術功底的學生跟他學習后,也都剪不出“吳氏”風格。在采訪將要結(jié)束時,吳景福說:“我現(xiàn)在年近古稀,我希望‘吳氏剪書體’能后繼有人;希望‘吳氏剪書體’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;希望‘吳氏剪書體’能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(yè)作出貢獻?!崩钴姀V  攝